# 认知天性

  • 学习要达到一个结果,就是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够随时调用出来用以解决问题;
  • 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于直觉, 学习是有技巧的;

# 检索式练习

  • 机械地集中重复练习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虽然有时会短时间效果明显, 但不会产生长期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
    • 🌰 反复读课本, 读单词;
  • 通过事后回想学到的事实,概念和事件,会让我们记得更牢,这被称作检索式练习;

# 间隔练习 & 多样化练习

  • 每次检索练习之间, 需要安排时间间隔, 这被称做间隔练习;
  • 时间间隔会让记忆产生遗忘, 因此下次检索时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这也让记忆效果更好;
  • 通过多样化练习,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
    • 🌰 学习计算物体体积, 通过多种不同种类的几何体进行练习, 等考试随机遇到一个几何体, 就能更好地结题;
    • 🌰 通过不同的位置练习投篮, 要比只练固定一个位置要好的多;
  •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复杂, 不确定的, 而且随时会出现, 我们需要随时准备好在第一时间确定问题是什么, 并且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 🌰 打篮球时, 没人会给你留出一个固定位置, 让你投篮. 每次投篮的机会都是不确定的, 随时变化的;
  • 间隔练习 & 多样化练习在一起进行组合练习, 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问题的提取出更抽象通用的 "基本原理";
  • 让我们以更全景的角度看问题. 在遇到问题时更好更快地, 评估背景, 辨识问题之间的区别, 并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 实践就是个很好的组合练习方法, 它通常包含了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 以及内容的多样化;
    • 🌰 医生临床实践, 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复杂且变化的;
    • 🌰 编程项目实践, 多种代码 & 开发知识综合应用;

# 自我检测

  • 元认知: 对于认知的认知:
    • 已知的已知: 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 已知的未知: 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 未知的未知: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 元认知缺失: 就是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
    • 学习完后自认为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但其实并没有, 等到应用时就傻眼了;
  • 测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哪些知识自己会, 哪些不会, 并以此来巩固薄弱环节;
  • 在测验的过程中, 需要进行延迟反馈, 也就是不立刻告诉对错与答案;
    • 🌰 开卷考试就是立即反馈, 闭卷考试就是延迟反馈;
  • 立即反馈会打断思考的过程, 遇到不会的就查, 并不能够增强记忆;

# 细化 & 反思

  • 学习新知识时, 在原始的信息传入脑子里时, 需要先进行理解, 这一步叫做 "编码";
  • 编码后的记忆是短期却混乱的, 需要进行 "巩固" 才能转化为长期记忆;
  • 检索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巩固方法, 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已知关联起来, 可以加强这种巩固;
  • 细化就是理解新知识, 并将其与已知关联起来;
  • 越是能阐述请新知识与已知之间的关系, 记忆效果越牢;
  • 通过把新知识放到多种应用场景里, 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 反思的意思是, 在学完新知识之后, 或者应用新知识解决了问题之后, 在脑子里回想一遍刚刚学到了什么;
  • 反思是一种有间隔的检索练习, 它涉及多种前面讲的认知活动, 而且方便简单, 在脑子里过一遍就好;
  • 通过从记忆中检索之前学习的内容, 并把它与刚刚应用知识的新体验结合在一起, 以更宏观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 预先演练下次可能会采取的做法;
  • 反思会让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深刻, 并可能顿悟出新的体会;

# 创造力:

  • 新知识都要以已知作为基础;
  • 如果没有基础的知识, 创造力就无从谈起;
  • 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 并且知道如何灵活应用的前提下, 才能够谈创新;

# 避免错觉

  • 元认知缺失就会造成我们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 也就不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 学习结果就不好;
  • 人理解是新知识都是基于已知的, 这样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是部分主观的, 我们需要不断的修正;
  • 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 或从事我们熟悉的工作时, 会出现 "知识诅咒", 也就是错误的估计别人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 反复阅读知识, 会让我们对其产生熟悉感, 会错误的以为自己已经掌握, 但其实并没有;
上次更新: 4/28/2020, 6:43:0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