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020-07-29-20-43-12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 什么是阅读

# 主动阅读

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收音机,特别是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我们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现代媒体提供给我们过分多的资讯。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这些媒体提供的内容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包装。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这种被动输入,没有经过受众主动思考处理的信息是没什么用的。

阅读是一件 "主动" 的活动。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无论是看节目,听课,还是阅读。对方很卖力地在 “给予”、“发送” 的讯息。

  • ❌ 而听众或读者不能只是简单地把自己作为『 讯号接收器 』被动地接收信息。
  • ✅ 应该像是棒球赛中的 "捕手" 才对,是一个主动行为。

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目标。

# 阅读的目标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

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而求得理解,就需要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如果你记得某个作者所说的话,就是你在阅读中学到了东西。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当然,你可以同时记得作者所说的话,也能理解他话中的含义。吸收资讯是要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无论如何,重点在不要止于吸收资讯而已。

只为了获得资讯而读,不去理解内容的话,就是书呆子

❌ 在阅读时,你的头脑与书本之间可能会产生以下两种关系:

  1. 完全了解一本书中的内容:如果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你明白的,这本书中的讯息只是将你还没读这本书之前,你们便共同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而已。
  2. 不完全了解一本书中的内容,而且你发现自己不能够不靠外力独自理解书中的内容。需要借助,老师,教科书,等外力。

✏️ 上面 👆 两种方式都不是真正对你有用的阅读。真正有效的阅读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

✏️ 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 如何去做一个主动阅读者

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主题是什么?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

但是,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

# 做笔记很重要

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下面 👇 介绍几种做笔记的小技巧:

  1.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 圈词语,将关键字圈出来。
  3. 做记号,在十分重要( 与主旨相关的 )的句子或段落旁做星号或其他记号。
  4. 做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 标页码,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一起做比较和参照。
  6. 写文字,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答案或者心得。你可以在在空白处记下来。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在纸上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

而更进一步来讲,根据阅读层次的不同,记笔记的着重点和方法也不同。这些内容在后面去讲。

# 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

基础阅读:

  • 看得懂书中的文字,明白文字的意思。
  • 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
  • 这个词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 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层次之间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检视阅读:

  • 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 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
  • 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 略读 』或『 预读 』。
  • 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分析阅读:

  • 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完全理解消化完一本书的内容。
  • 在这个阶段,读者会努力阅读一本书,直到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主题阅读:

  • 在此阶段,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 更进一步,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 也可以形容为『 比较阅读 』
  • 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事实上,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你没法进入检视阅读的层次。你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作品时要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虽然不见得要每句每字都读得透彻,但你已经能掌握主要句子与章节的意义了。

检视阅读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互相交融,侧重点各有不同。

# 方法一:有系统的略读

假如,你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读这本书,但是感觉书中某些内容对你有用。或者,书中有你需要的内容,但是你的时间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 “略读” 整本书。略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

目的是了解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书中大概都包含了什么内容,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具体过程如下: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就基本上有概念了。
  2.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并且找出来一些你认为重要的词目。
  4. 如果书中有出版者写的广告文案也可以读一下。虽然很多是吹牛夸张的文字,但是有些文案中会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也可能侧面说明这本书本身也是言之无物。
  5. 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与主要论点相关的内容,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

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很多人翻了好几页,脑海却陷入了白日梦的状态中,翻了半天完全不知道刚才看过什么。跟着上面的步骤来做,就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你始终有一个可以依循作者思路的系统。

# 方法二:遇到不会的就跳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而已。然后会下个结论,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是个错误。但这并不是错误,而只是打从开始就对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期望过高。

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的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

之后,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可能就能够顺利地理解之前不懂的部分了。

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在大多数情况里,你就很难脱困而出。最后丧失读书的兴趣和信心,完全放弃读这本书了。

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 阅读的速度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 速读 』而不是一味求快,应该是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与主旨相关的,内容复杂的就需要读慢一点。

其实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一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来读,就是在浪费时间。

# 逗留与倒退

很多人阅读时会出声读,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 “逗留”。更糟的是,这些不熟练的阅读者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 “倒退”。所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的速度。

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 “读” 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 “一瞥” 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应该学会用脑部运作的快速度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

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提高阅读速度了。

而且手也能帮助你专注于你所阅读的东西上。一旦你能跟随自己的手指时,就很难打瞌睡或做白日梦,胡思乱想。

但是阅读文字的速度和集中的注意力,都不代表你能快速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 基础的理解是,能回答 "这个句子是在说什么?" 这样的基础问题。
  • 但一个读者要能够正确地回答许多更进一步的问题,才表示有更高一层的理解力。也就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

想要获得这种理解力,需要对书进行『 分析阅读 』

# 检视阅读笔记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细节。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 结构笔记

#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 分析阅读第一阶段

# 一本书的分类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因为不同类型的书,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和表达内容的方式是有区别的。

  • 你一定要知道,在读的到底是虚构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还是某种论说性的书籍?
  • 这条规则尤其对于论说性的书更重要。历史类的书与哲学类的书,所提供的知识与启发方式就截然不同。在物理学或伦理学上,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可能也不尽相同。

就像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法一样,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老师的教法,多少要有一些相对的回应。书本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既然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通过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你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如果这本书有书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传文案。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传递讯号,让你知道这本书的分类。

有时候,从书名或前言等还是无法分辨出一本书的类型时,就很必要从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观察。这时候,你得倚赖在主体内文中所能发现的蛛丝马迹。


一个基本的,适用于论说性作品的分类原则是,把书籍区分为是 "理论性" 和 "实用性作品":

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

  • 🌰 经济行为的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研究,这类工作是理论性的,而非实用的。

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

  • 🌰 一些通常教导我们如何认知经济生活环境(个别的或社会整体的),教导我们该做不该做的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等,则是实用的书。

# 一本书的主旨

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核心内容

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

  • 如果你要说的话太多,表示你还没有将整体的内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样的内容。
  • 不要满足于 “感觉上的整体”,自己却说不出口。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 这样代表你没有明白整本书在说什么。

当你能够用一段简短的叙述去描述一本书的内容时。你就能够,透过整体调性统一的叙述,将不同的内容或情节放入正确的位置了。对于全书可以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 例子:用一句话来叙述一本书

《国富论》

  • 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地有效运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况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物种起源》:

  • 这本书所叙述的是,生物在数不清世代中所产生的变化,以及新种类的动物或植物如何从其中演变出来。本书讨论了动物在畜养状态下的变化,也讨论了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进而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类的原理,如何形成并维持一个个族群。此外,本书也主张,物种并不是固定、永恒不变的族群,而是在世代交替中,由比较小的转变成比较明显的、固定的特征。有一些地层中的绝种动物,以及胚胎学与解剖学的比较证据,可以支持这些论点。

# 一本书的结构

第三个规则是:为书列一个大纲,将书中重要部分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按照何种关系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并且将各个部分再当做一个整体,分别写出核心内容和内在的结构

当你看一个整体组成复杂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只看出它“怎样呈现一体”的面貌,那是还没有掌握精髓。你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如何组成一个整体。

而且每个部分的本身通常是很复杂,各有各的内在结构需要你去透视。因此不只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且叙述出各个部分的核心。

🌰 例子:

可以有一套运用的公式。这个公式是可以通用的。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 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 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 X,第二段落为 Y,第三段落为 Z。
  3.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 A,第二个重点是 B,第三个重点是 C,第四个重点是 D
  4. 以此类推。

有人会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但是,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会习惯性地这么做,而且轻而易举。他可能不会全部写出来,在阅读时也不会在口头上说出来。但是如果你问他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时,他就会写出一些东西来,而大概就跟我们所说的公式差不多。

  • 我们所说明的规则是个理想的标准。如果你能作出一个草稿来,跟这里所要求的很类似,就该感到满足了。
  • 最优秀的阅读者也只会选少数相关的几本书,依照这个规则的要求做出近似的大纲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一本书的架构有个粗浅的了解已经很满意了。
🌰 例子:

《美国联邦宪法》的大纲:

  1. 前言,声明宪法的目的。
  2. 第一条,关于政府立法部门的问题。
  3. 第二条,关于政府行政部门的问题。
  4. 第三条,关于政府司法部门的问题。
  5. 第四条,关于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
  6. 第五、六、七条,关于宪法修正案的问题,宪法有超越所有法律、提供认可之地位。
  7. 宪法修正案的前十条,构成人权宣言。
  8. 其他持续累积到今天的修正案。

这些是主要的归纳。现在就用其中的第二项,也就是宪法第一条为例,再列出部分的纲要:

  1. 第一款,制定美国国会的立法权,国会分成两个部分,参议院与众议院。
  2. 第二、三款,个别说明参议院与众议院的组成架构,与成员的条件。此外,惟有众议院有弹劾的权力,唯有参议院有审理弹劾的权力。
  3. 第四、五款,关于国会两院的选举,内部的组织与事务。
  4. 第六款,关于两院所有成员的津贴与薪金的规定,并设定成员使用公民权的限制。
  5. 第七款,设定政府立法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说明总统的否决权。
  6. 第八款,说明国会的权力。
  7. 第九款,说明第八款国会权力的限制。
  8. 第十款,说明各州的权力限制,以及他们必须要把某些权力交给国会的情况。

你用不着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当然,原来的结构可能比你区分的纲要好,但也很可能比不上你的纲要。无论如何,你得自己拟纲要就对了。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

🌰 例子: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全书可以区分为以下的几个重要部分:

  1. 把快乐当作是生命的终极目标,讨论快乐与其他善行的关系。
  2. 讨论天生自然的行为,与养成好习惯、坏习惯的关系。
  3. 讨论伦理与智性中各种不同的善行与恶行。
  4. 讨论非善非恶的道德状态。
  5. 讨论友谊。
  6. 讨论喜悦,并完成一开始所谈有关人类快乐的主题。

这个例子中,大纲与《伦理学》的十卷内容并不完全相符合。因为第一部分是第一卷中所谈论的内容。第二部分包含了第二卷及第三卷的前半部内容。第三部分则从第三卷后半部一直延伸到第六卷。讨论享乐的最后一部分则是包含了第七卷的结尾与第十卷的开头。


为什么要弄两个规则,而不是一个?主要是为了方便。用两个步骤来掌握一个复杂又未划分的架构,要比一个步骤容易得多。

  • 第二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 整体性
  • 第三个则在强调一本书的『 复杂度

# 发现作者的意图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

作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问题是什么。身为读者,你都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来。你应该有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的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你应该不只是有办法完全掌握住所有相关的问题,还要能明智地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来。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哪个问题要先回答,哪些是后来才要回答的?

如果你已经在运用规则二跟规则三了的话,那这一条规则就不过是换种说法而已。从某方面来说,这些事情在你掌握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和重要部分的时候已经做过了。然而,遵守规则四,能让你和遵守前两条规则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这前四个规则是有整体性,有同一个目标的。这四个规则在一起,告诉你一本书的内容是关于什么,让你对这本书整体有结构上的认识。当你运用这四个规则来阅读一本书,或任何又长又难读的书时,你就完成了『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

这些步骤没有前后顺序的概念。真正实际的读者是一次就完成所有的阶段。

#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

# 找出关键词 & 弄清词义

第五个规则,找出重要词汇,并且确认这些词汇在文中的精准含义。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同时,为了能准确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含义,你必须弄清楚每个字词在书中的精准含义。

哪些字是关键字:

  • 一般来说,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非日常使用的字。
  • 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他会用很多方法来做这件事。他会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如加括号,斜体字等记号以提醒你。并且会解释这些字的含义。
  • 某些知识领域有一套完整的专门用语,在一本这种主题的书中找出重要的单字,相形之下就很容易了。只要熟悉一下那个领域,你就能轻易找出这些专门的单字。遗憾的是,许多领域都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专门用语系统。
🌰 例子:

在经济学的书中:

  • 劳工、资本、土地、薪资、利润、租金、商品、价格、交易、成品、非成品、金钱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

  • 变种、种属、天择、生存、适应、杂种、适者、宇宙

找出重要的关键字只是开始的工作。那只是在书中标明了你需要努力的地方而已。你还需要明白这些关键字的含义。

🌰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在欧几里得的书中,“点”、“线”、“面”、“角”、“平行线”等是最重要的字眼,他就无法阅读欧几里得的书了。

有两种主要的可能:

  1. 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意义,
  2. 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在书中各处不断地变换字义。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最后这一步,能让你跟得上字义的变化,也就是跟作者在使用这些字眼时一样变化自如。

# 找出关键句和主旨

第六个规则可以说是: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从一个读者的观点来看,对你重要的句子就是一些需要花一点努力来诠释的句子,因为你第一眼看到这些句子时并不能完全理解。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一本书中通常包含了一个以上或一连串的论述。作者会解释为什么他现在有这样的观点,或为什么他认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他也可能会讨论他要使用的一些字眼。他会批评别人的作品。他会尽量加入各种相关与支持的论点。

找出关键句的方法:

  • 有些作者会帮助你这么做。他们会在这些字句底下划线。
  • 有关键字出现的句子。
  • 你读不懂的句子。

接下来就是第六个规则的另一个要求了。你必须找出每个句子所包含的主旨。这是你必须知道句子在说什么的另一种说法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如果要求你针对作者所写的某个句子作解释,而你只会重复他的话,或在前后顺序上作一些小小的改变,你最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了这句话。

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 “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我们阅读要超脱文字的限制,真正要读的是书中是思想。

# 找出论述

第七个规则是: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你可以用一张纸,写下构成一个论述的所有主旨。

# 找出解答

第八个规则: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规则与第一阶段的第四个规则相对应。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经过前面的几个步骤,你已经抓到书中的主旨与论述了,你就该检视一下你收集到的是什么资料,并提出一些更进一步的问题来。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为了解决问题,他是否又提出了新问题?无论是新问题或旧问题,哪些是他知道自己还没有解决的?

# 评判一本书

⚠️ 先跳过

#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上次更新: 8/7/2020, 12:05:07 AM